有合同但未交社保的情况下,工龄是否计算需分情况讨论,具体结论如下:
一、基本结论
有劳动合同且实际提供劳动的情况下,工作年限原则上应计入工龄,但社保缺失可能影响特定场景下的工龄认定。
二、具体分析
-
工龄计算依据
工龄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时间为准,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的直接证据,实际劳动时间自用工之日起计入工龄。
-
社保与工龄的关系
-
一般情况 :社保缴纳记录是认定工龄的重要参考,但非唯一依据。若存在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实际劳动的证据,工龄仍可能被认可。
-
退休待遇计算 :在计算基本养老金时,未缴社保期间可能被视同缴费年限(如视同缴费15年),但影响其他社保待遇(如医疗保险)。
-
-
特殊情况处理
若因单位原因长期未缴社保,劳动者可要求补缴,且补缴后工龄连续计算。但若因个人原因中断工作,中断期间的工龄通常按一般工龄计算。
三、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规定工龄从劳动关系建立之日起计算,而《社会保险法》要求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未缴社保属于违法行为,不影响工龄认定。
四、建议
劳动者若遇到未缴社保问题,应保留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必要时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途径要求补缴,并主张工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