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公益一类和公益性岗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体区别如下:
一、定义与性质
-
公益一类
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且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属于 全额拨款 ,经费由财政统一保障,人员编制为 强制类 (即编内)。
-
公益性岗位
是为推进社会公益事业而设立的岗位,通常属于 编外人员 ,如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维护、环保岗等。这类岗位由政府在预算中专项安排资金支持,属于 非营利***岗位 ,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
二、资金来源与保障
-
公益一类 :完全依赖财政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人员待遇稳定。
-
公益性岗位 :资金来源于政府专项预算,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但人员不享受财政直接补贴。
三、人员编制与待遇
-
公益一类 :属于 编内人员 ,享受公务员或事业编待遇,改革中稳定性较高。
-
公益性岗位 :属于 编外人员 ,不享受财政补贴,退休按企业职工办理。
四、典型岗位举例
-
公益一类 :公立学校教师、公立医院医生、科研机构研究员等。
-
公益性岗位 :社区保洁员、城市网格员、环保志愿者等。
总结
公益一类是事业单位的一种编制类型,而公益性岗位是政府设立的临时性、辅助性岗位,两者在性质、资金来源、人员待遇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异。事业单位中属于公益一类的岗位是编内人员,不属于公益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