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借款合同680条

​《民法典》第680条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并细化利息约定规则:无约定视为无息,约定不明时按交易习惯或市场利率确定,自然人借贷无明确约定则默认无息。​

  1. ​禁止高利放贷的法定化​
    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行为,为认定高利贷合同无效提供直接依据。利率上限以国家规定为准,当前标准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LPR的4倍(如2025年3月为12.4%),超出部分无效且借款人可要求返还已支付超额利息。

  2. ​利息约定的三类情形​

    • ​无约定​​:视为无息,适用于所有借款合同。
    • ​约定不明​​:非自然人借贷可通过补充协议或按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确定;自然人之间直接视为无息。
    • ​明确约定​​:需符合法定利率上限,否则超额部分无效。
  3. ​自然人借贷的特殊规则​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以实际交付为成立条件,且利息需明确约定,否则视为无息。口头约定易引发纠纷,建议书面明确利率及还款方式。

  4. ​变相利息的合法性限制​
    金融机构或民间借贷中,以服务费、违约金等名义变相收取利息的,总额不得超过法定利率上限,否则法院不予支持。

​提示​​: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利率及还款条款,避免因约定不清导致权益受损。大额借贷建议留存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

本文《民法典借款合同680条》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75403.html

相关推荐

民法典第680条司法解释

关于《民法典》第680条的司法解释,综合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禁止高利放贷 利率上限 :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约15.4%)。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金融机构** :仍适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上下限。 二、利息约定不明时的处理 无约定或约定模糊 :若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且双方无法达成补充协议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680条规定原文

《民法典》第680条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分点展开: 禁止高利放贷 :该条款明确禁止高利放贷行为,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高利率导致的债务陷阱。 利率限制 :借款利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利息约定 :若借款合同未明确约定支付利息,则默认不支付利息,避免因模糊条款引发纠纷。 法律保护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180条司法解释

《民法典》第180条司法解释的核心在于明确不可抗力的法律定义及免责情形,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不可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并规定因此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可免除责任。 不可抗力的范围与类型 该条款列举了典型的不可抗力事件,如台风、地震、冰雹等自然灾害,同时保留“其他不可抗力情形”的兜底条款,确保法律适用灵活性。 免责的法律效果 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义务时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680条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主要规定了借款合同的利息问题,明确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这一条款旨在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保护借款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因高利贷引发的社会问题。以下是对该条款的详细解读: 1.禁止高利放贷:核心内容: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第一款明确指出,禁止高利放贷。这一规定从根本上否定了高利贷的合法性,强调了借款利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法律意义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674条

民法典第674条 主要涉及借款人支付利息的期限规定。该条款明确指出,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如果借款合同没有明确约定支付利息的期限,则借款人应当在借款期限届满时与本金一同支付。 1. 约定支付利息期限的重要性 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支付利息的期限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确保借款人按时支付利息,也为出借人提供了明确的还款预期。如果双方没有约定支付利息的期限,根据民法典第674条的规定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274条是什么内容

业主共有 《民法典》第274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核心规定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及物业服务用房原则上属于业主共有,但存在以下例外情况: 城镇公共道路 :明确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个人专属区域 :明示属于个人的绿地或公共设施除外。 二、适用范围 建筑区划 :指按照统一规划划分的住宅、商业等建筑物聚集区; 排除情形 :包括政府规划为公共道路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671条规定

《民法典》第671条明确规定了**人和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若**人未按约定日期或数额提供借款造成损失需赔偿,借款人未按时收取借款则需按约定支付利息。 **人的违约责任 **人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放款,否则因延迟或不足导致借款人经济损失(如错过商业机会),需承担赔偿义务。这体现了对借款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借款人的受领迟延责任 借款人未按约定及时收取借款,即使未实际使用资金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675条规定原文

​​《民法典 》第675条明确规定:借款人需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若未约定或约定不明,借款人可随时返还,**人也可催告其在合理期限内还款。​ ​ 该条款的核心在于​​平衡借贷双方权益​ ​,既保障**人的资金回收权,又赋予借款人在无明确期限时的灵活还款空间。 ​​约定还款期限的强制性​ ​ 借款人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否则构成违约。例如,借条中明确“2024年11月29日前还清”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584条规定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584条规定了违约赔偿损失的范围及计算规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 :赔偿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旨在使守约方恢复到合同如约履行时的状态。 可预见性限制 :赔偿额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损失,防止不当得利。 二、赔偿范围 实际损失 :指财产上的直接减少,如已支付的货款、修复费用等。 可得利益损失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743条的解释

‌民法典第743条明确规定,租赁物不符合约定或使用目的时,承租人可要求出租人承担修理、更换或减少租金等责任,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 该条款的核心在于保障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兼顾合同自由原则,‌突出出租人的瑕疵担保义务 ‌,是租赁合同纠纷中的重要法律依据。 一、适用条件 ‌租赁物存在瑕疵 ‌:包括质量缺陷、功能缺失或与约定不符,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承租人无过错 ‌

2025-05-01 资格考试

欠薪员工告到劳动局胜率有多大

员工因欠薪问题告到劳动局,‌胜诉率普遍较高 ‌,‌关键取决于证据充分性 ‌和‌法律程序合规性 ‌。我国劳动法明确保护劳动者权益,‌企业拖欠工资需承担法律责任 ‌,员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时,‌举证完整的情况下胜诉率可达80%以上 ‌。以下是具体影响因素和应对建议: ‌证据决定胜败关键 ‌ 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书面材料是核心证据,若齐全则胜诉概率大幅提升。 微信聊天

2025-05-01 资格考试

公司安排出差不去违反劳动法吗

​​公司安排出差员工拒绝是否违法?关键看合理性!​ ​ ​​若出差安排不合理(如临时通知、未明确待遇、影响健康或生活),员工有权拒绝且不构成违约;反之,无正当理由拒接合理出差可能违反劳动纪律。​ ​ ​​合理性是核心判断标准​ ​ 法院判例显示,用人单位需保障出差安排的合理性,包括提前通知、明确期限、差补待遇等。例如员工因临时通知、未协商差旅费用而拒绝,仲裁机构通常支持员工主张

2025-05-01 资格考试

怎么举报公司克扣工资最有效

劳动仲裁或投诉 以下是举报公司克扣工资最有效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一、劳动仲裁(推荐) 申请流程 填写《劳动仲裁申请书》,需说明克扣工资的事实、理由及诉求(如补发工资、赔偿等)。仲裁庭审理时,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工资发放情况。 时效要求 劳动仲裁申请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 费用与结果 仲裁不收费,若胜诉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25%的经济补偿金。 二、劳动监察投诉 投诉渠道

2025-05-01 资格考试

公司乱扣工资处理方法

公司乱扣工资的处理方法可分为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协商解决(首选途径) 沟通协商 与用人单位明确工资构成,要求提供扣款依据。若涉及绩效扣款,需书面说明计算方式及考核标准。 保留沟通记录 通过邮件、微信等书面形式留存沟通内容,作为后续**的证据。 二、投诉举报(行政救济) 劳动监察投诉 拨打全国统一劳动保障热线12333实名投诉,或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提交证据(工资条

2025-05-01 资格考试

公司克扣工资违法吗

违法 公司克扣工资的行为通常属于违法行为,但需结合具体情形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违法克扣工资的情形 无合法依据的扣减 除法律明确允许的代扣情形外,任何无理由扣减工资均属违法。例如: 以迟到早退为由过度扣款(如迟到10分钟扣半日工资); 福利类扣减(如餐补、交通补贴)。 超出法定比例的赔偿扣减 因员工过错造成损失时,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且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025-05-01 资格考试

工资纠纷是告个人还是告公司

工资纠纷中,劳动者应优先选择告公司 ,因为公司是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支付工资的法律义务。 1. 劳动合同明确约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资的支付主体是公司。即使公司负责人或个别员工未支付工资,劳动者仍应向公司主张权利,而非直接追究个人责任。 2. 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

2025-05-01 资格考试

告公司不发工资去哪里告

如果公司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和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而劳动仲裁委员会则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以下是详细的解决途径和步骤: 1.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如果公司未按时发放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提交书面投诉材料

2025-05-01 资格考试

公司让签了一份保密协议

公司让签保密协议是为了保护商业秘密,明确员工保密义务,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关键点包括:协议对象需精准(非全员)、保密范围需具体(技术/经营信息)、期限灵活(通常至信息公开)、违约责任需明确(法律未强制违约金但可约定赔偿)。 协议对象精准性 保密协议应针对实际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如技术岗、管理岗或可能间接接触敏感信息的岗位,避免全员签署造成管理冗余。 保密范围具体化 需详细列举保密内容

2025-05-01 资格考试

签了保密协议还能举报公司违法吗

签了保密协议仍可依法举报公司违法行为,关键在于举报内容是否涉及受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若举报事项属于公司违法活动(如偷税漏税、违规操作等),保密协议不得限制公民行使举报权,且违法条款本身无效。 保密协议的合法边界 保密协议仅对合法的商业秘密(如技术专利、客户数据等)具有约束力。若协议试图掩盖违法行为(如财务造假、环境污染等),相关条款因违反法律而自动失效,员工举报不受协议限制。 举报内容的区分标准

2025-05-01 资格考试

举报公司违法是否违反保密协议

举报公司违法行为通常不违反保密协议,具体需结合协议条款和违法行为性质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 保密协议的核心目的 保密协议主要保护商业秘密(如技术、工艺、配方等知识产权相关内容),而非用于掩盖或限制举报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公司偷税漏税、使用盗版软件等违法行为,不属于商业秘密范畴,因此不在保密协议的保护范围内。 协议条款的合法性要求 若保密协议中包含禁止举报违法行为的条款

2025-05-01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