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中国***在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性会议,其核心内容为总结军事错误、调整领导层并确立***的领导地位,历史意义在于挽救了党和红军,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
会议内容
- 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教训: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指出冒险主义、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是失败主因。
- 领导层改组: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增选***为政治局常委,形成以***、朱德、***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体系。
- 战略调整:放弃原定黔北根据地计划,决定北渡长江,向川西或西北转移。
-
历史意义
- 挽救革命危机: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扭转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为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
- 确立正确领导:实际确立***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后续革命胜利奠定组织基础。
- 独立自主典范:首次不依赖共产国际指导,自主解决路线问题,标志着党的政治成熟。
遵义会议是中国***从挫折到奋起的转折点,其精神内核——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团结奋进,至今仍具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