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培训后想辞职?关键要看清协议条款和法律责任! 若培训属于专项技术培训且签有服务期协议,提前离职需退还培训费用并支付违约金;若仅为入职培训或无书面约定,则无需赔偿。具体需结合合同条款、培训性质及已履行服务期综合判断。
培训后辞职的法律风险主要取决于协议类型。专业技术培训(如医生规培、海外技能深造)通常伴随高额成本,用人单位有权通过服务期协议约束离职行为。例如,约定服务10年但提前离职,法院可能判决退还培训期间工资并支付违约金。而基础入职培训(如公司文化、岗位流程)属于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即使辞职也无需赔偿。
违约金计算需符合法定上限。根据《劳动合同法》,违约金不得超过未履行服务期分摊的培训费用,且不包括社保等常规支出。例如,单位支出培训费10万元约定服务5年,工作2年后辞职,最高赔付3万元(剩余3年分摊费用)。
试用期内辞职相对灵活。若培训期处于试用阶段且无专项协议,提前3日通知即可离职;但若已签订服务期条款,仍需承担违约责任。建议离职前核对劳动合同附加协议,避免忽略隐性条款。
辞职前务必核查培训协议性质,与HR确认法律责任,必要时咨询劳动仲裁部门。理性权衡职业发展与违约成本,避免因程序瑕疵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