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旧房拆迁政策迎来重大调整,核心方向为“以旧改为主、拆迁为辅”,重点保障民生需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四类房屋优先纳入拆迁范围:安全隐患突出的危房、重大基建规划区内的老房、低效利用的城中村以及2000年前建成的设施落后小区。补偿方式更趋多元,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房票安置等,但“暴富式补偿”已成历史,政策更强调居住保障与资源优化。
政策明确旧房改造是未来主流,全国22万个老旧小区将完成基础设施升级,如加装电梯、翻新外立面等,改造后部分区域房价涨幅可达10%-30%。对于确需拆迁的房屋,补偿标准与程序进一步规范化:货币补偿按市场价上浮10%-20%,产权置换比例最高达1:1.3(如青岛危房案例),房票制度则限定资金定向流入楼市,避免投机。农村拆迁实行“分类规划”,近郊村可能整村转市民,远郊村以整治提升为主,农民可通过地权入股获得长期收益。
执行层面强调“先补偿后搬迁”,需80%以上住户同意方可启动,并开放行政复议等**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核心地段老房若符合“低密度、高价值”条件,仍可能通过商业开发获得高额补偿(如上海东安一村补偿达17.5万元/㎡),但这类机会已大幅减少。
当前政策窗口期对老房业主至关重要:建议提前鉴定房屋安全等级,关注地方专项规划,理性选择补偿方式。若选择货币补偿,需警惕郊区房产贬值风险;若参与旧改,可争取加装电梯等增值改造。政策本质是推动城市化从“量”到“质”的转型,居民需结合自身需求,在“安居”与“资产优化”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