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使用虚假个税截图入职新公司存在以下法律风险:
一、对用人单位的违法性
-
劳动合同无效
若用人单位以虚假个税截图作为入职材料,可能构成欺诈,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劳动者可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索赔。
-
税务风险
-
若用人单位通过虚假个税截图申报税款,可能涉及偷税漏税,需承担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等税务责任。
-
若涉及第三方(如原公司)的信息盗用,还可能面临《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处罚,包括罚款甚至刑事责任。
-
二、对个人的法律后果
-
法律责任
若个人提供虚假个税截图,可能因伪造证据、欺诈等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
信用影响
-
伪造纳税证明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可能被税务机关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
若涉及身份信息盗用,还可能面临《民法典》规定的侵权责任诉讼。
-
三、其他风险
-
就业风险 :若被查出使用虚假材料,可能影响未来就业,甚至导致其他用人单位拒绝录用。
-
刑事责任 :若涉及虚报收入、逃税等情节严重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诈骗、逃税等罪名。
建议
-
避免参与违法行为 :提供真实个税截图是法律义务,参与虚假申报或入职材料造假可能引发连锁法律风险。
-
谨慎处理个人信息 :切勿向非正规机构提供身份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防止信息被用于非法目的。
若已发现用人单位存在此类行为,建议通过劳动仲裁、税务举报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