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因工伤被开除的合法性取决于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或存在重大违规行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若工伤导致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若员工存在严重违纪、失职等行为,即使有工伤,企业仍可依法开除。
-
法律保护的核心情形
员工因工负伤且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用人单位不得以裁员或“不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合同。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国企,旨在保障工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
允许开除的例外情况
若员工存在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如旷工、贪污)、被追究刑事责任等行为,企业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单方解除合同。此时,工伤身份不构成免责理由,但企业需提供充分证据并履行法定程序。 -
程序正当性的关键作用
即使符合开除条件,企业也需经过内部会议讨论、工会意见征询及员工申辩等流程,书面通知后方能生效。程序瑕疵可能导致处理无效,引发劳动纠纷。
工伤员工的开除问题需严格遵循“能力鉴定优先,违规例外从严”原则。劳动者应留存医疗证明和沟通记录,企业则需确保处理依据充分、程序合法,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