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协议是否属于劳动合同,需根据实际履行情况判断:若协议包含劳动报酬、工作内容等条款,且学徒接受用人单位管理并提供有偿劳动,则构成劳动关系;若仅为技能传授而无经济从属性,则不属于劳动合同。
-
核心判定标准:劳动关系的成立不依赖书面合同,而取决于事实特征。若学徒接受考勤管理、从事业务组成部分的工作并获得报酬(如理发店学徒参与服务并领取工资),即使协议名为“培训”,法院通常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反之,传统师徒制中若仅学艺无报酬,则属民事协议范畴。
-
协议条款的关键作用:具备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如工作地点、社保等)的学徒协议,可能被直接认定为劳动合同;仅约定学习内容、期限的协议,则需结合实际履行情况补充判断。
-
法律风险提示:用人单位以“学徒”名义规避劳动合同法义务(如不签合同、不缴社保),可能面临二倍工资赔偿等法律责任。学徒若遇权益侵害,可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总结:签订协议时需明确性质,避免模糊条款。若实际关系符合劳动关系特征,应及时补签劳动合同以保障双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