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仲裁或诉讼
如果被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一、确认解雇合法性
-
要求书面通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解雇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若公司仅以口头形式辞退,应要求其出具加盖公章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明确解雇理由、时间、补偿方案等。
-
审查解雇理由
合法解雇需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41条情形(如严重违纪、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经济性裁员等),若公司无法提供充分证据,解雇可能被认定为违法。
二、收集关键证据
-
劳动关系证明
包括劳动合同、工资条、社保记录、考勤记录、工牌等。
-
沟通记录
保存与上级或人事的邮件、短信、微信聊天记录,明确表达对解雇决定的异议。
-
其他证据
如工作成果记录、绩效考核表、群聊记录(如被移除工作群时的通知)等。
三、尝试内部解决
-
协商谈判
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表达诉求(如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保留协商记录。
-
调解申请
若协商失败,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进入仲裁程序。
四、法律途径**
-
劳动仲裁
被辞退后1年内可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仲裁庭将审理双方争议并作出裁决。
-
诉讼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重新审理案件。
五、其他救济措施
-
劳动监察投诉
若公司存在拖欠工资、违法解雇等行为,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责令改正并处罚。
-
主张赔偿
无过错被辞退可要求:
-
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
-
50%的额外经济补偿金;
-
代通知金(按工资20%-30%计算);
-
违法解除的赔偿金(2倍经济补偿金);
-
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入职第2个月起算,最多11个月)。
-
注意事项
-
劳动仲裁时效为1年,从离职开始计算;
-
协商时避免签署空白协议,保留索赔权;
-
若公司拒绝出具书面通知,可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
建议优先通过仲裁程序**,仲裁程序相对简便且费用较低,若对仲裁结果仍不满意,再考虑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