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若被公司劝退但不同意且存在违法行为,可通过以下方式**:
一、核心应对策略
-
保留证据
-
收集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沟通记录(邮件/短信/面谈)等,证明公司劝退行为及自身权益受损情况。
-
若公司停发工资或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如不提供劳动条件),可留存相关证据。
-
-
明确自身权益
-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公司仅能因员工“不能胜任工作且经培训或调岗后仍不能胜任”或“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法定情形劝退,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解约。
-
协商与沟通
-
首先尝试与上级或HR部门协商,明确表达诉求(如经济补偿、转岗等),并保留沟通记录。
-
若协商无果,可要求公司给出书面处理方案和时间期限。
-
二、法律途径
-
内部投诉
- 向公司劳动监察部门或工会反映情况,寻求协调帮助。
-
劳动仲裁
-
若公司存在违法解约(如未支付经济补偿、停发工资等),可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支付赔偿金或恢复劳动关系。
-
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三、注意事项
-
避免主动辞职 :未书面辞职的情况下,劳动合同仍有效,需继续正常出勤以保留证据。
-
主动出击 :若公司存在恶意抹黑或长期拖延,可收集证据后通过法律途径**,同时可要求公司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建议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