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5块钱的过期饮料,消费者可依法索赔,最低500元或商品价款的十倍,若造成人身伤害还可追加医疗费等赔偿。具体赔偿标准需结合实际情况,但法律明确规定了底线保护。
-
法定赔偿标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销售过期商品属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三倍赔偿,不足500元按500元计算。而《食品安全法》更严格,规定可索赔价款的十倍,不足1000元按1000元赔付。例如,5元饮料最低可获赔500元或1000元。
-
协商与投诉流程:发现过期商品后,建议先与商家协商,要求退款并赔偿。若协商无果,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拨打12315举报。保存购物小票、商品照片等证据是关键。
-
诉讼**:若商家拒绝赔偿,消费者可向法院起诉。已有案例显示,法院支持消费者获赔1000元,即使商品仅过期1天。诉讼时需提供购买凭证及商品过期证明。
-
人身伤害追加赔偿:若饮用过期饮料导致身体不适,除基础赔偿外,还可要求医疗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需保留医院诊断记录和消费凭证。
总结:购买过期饮料后,消费者应果断**,法律提供了明确支持。无论是协商、投诉还是诉讼,保留证据是成功的关键。遇到类似问题,不必忍气吞声,依法索赔是正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