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过程中,个人信息泄露是最隐蔽且危害深远的陷阱之一。不法分子常以高薪职位为诱饵,诱导求职者提交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导致“被**”“被诈骗”等恶性事件。关键风险点包括:虚假招聘套取资料、钓鱼网站窃取数据、第三方平台倒卖简历等。
-
虚假招聘的“资料陷阱”:部分公司以“完善档案”为由,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住址甚至亲属联系方式。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非法借贷或转卖牟利。曾有求职者因提交完整资料,遭遇“被注册公司”或“信用**逾期”等问题。
-
钓鱼链接与诈骗话术:伪装成正规企业的HR通过短信或邮件发送“面试通知”,附带虚假网站链接,诱导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一旦输入,账户资金可能被窃取。例如,谎称“工资卡绑定”需下载特定APP,实则为木马程序。
-
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倒卖:非正规招聘网站缺乏信息保护机制,求职者简历可能被打包出售给诈骗团伙。部分“猎头”主动联系,实为收集手机号用于骚扰或精准诈骗。
-
过度授权埋隐患:某些APP要求开放通讯录、相册等权限,美其名曰“背景调查”,实则窃取手机内隐私。曾有案例显示,求职者授权后遭遇通讯录好友被诈骗的情况。
防范提示:仅向可信平台投递简历,避免填写与职位无关的隐私信息;警惕“高薪低门槛”岗位;收到索要银行卡、验证码的要求立即终止沟通;定期检查个人征信记录。保护信息就是守护求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