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哪一年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7年1月1日开始实施。

1. 颁布背景

《民法通则》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86年4月12日通过,并于次年正式施行。这一法律诞生于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 法律内容与意义

《民法通则》共9章156条,涵盖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内容,明确了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奠定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它不仅规范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民事关系,还在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与后续法律的衔接

《民法通则》为后续《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基础。2009年,该法部分条款被《侵权责任法》等新法律取代,最终于2021年被《民法典》全面取代,但其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总结

《民法通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可以参考相关权威资料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本文《民法通则哪一年开始实施》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4216.html

相关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法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其‌系统整合了现行民事法律规范 ‌,覆盖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民事权利,‌突出人格权独立成编 ‌,‌强化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 ‌,并‌首次确立“绿色原则” ‌,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里程碑式成果。 ‌一、法典编纂的历史背景与历程 ‌

2025-05-15 资格考试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有哪些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前有两部: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和2025年首次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典》​ ​。前者是新中国首部综合性民事法律,后者是全球首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典,两者均以体系化、集成化为核心特征,标志着我国立法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等7编1260条,整合了婚姻法、继承法等单行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典共7编1260条,涵盖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合同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社会生活全领域,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其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障进入新时代。 ​​里程碑意义​ ​ 作为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2025-05-15 资格考试

学习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学习民法典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权益保障 : 法律意识提升 :学习民法典能增强个人法律意识,帮助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纠纷解决能力 :掌握民法典知识有助于在发生纠纷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因不懂法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社会稳定和谐 : 规范行为准则 :民法典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减少因不懂法或违法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支柱。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公民权利保护、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场经济法治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权利保障的全面升级 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的各项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财产权、继承权等。例如,人格权编首次独立成编,全面加强对生命权、健康权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的意义对百姓的意义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面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细化日常行为规范 ‌、‌降低纠纷解决成本 ‌,是百姓维护自身权利、处理生活事务的直接法律依据,对个人生活品质和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深远影响。 ‌一、明确权利义务边界,指导百姓日常生活 ‌ 民法典将婚姻继承、物权合同等民生问题纳入统一法律框架,例如离婚冷静期、小区共有部分收益归属等规定,让普通人在面对复杂关系时能够“有法可依”

2025-05-15 资格考试

我国第一部法典是什么名字

​​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它于2020年5月28日正式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这部法典整合了7编1260条内容,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等民事领域,​​首次实现民事法律体系的系统化编纂​ ​,并创新性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式进步​ ​。 ​​历史地位与命名意义​

2025-05-15 资格考试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什么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指体系化、集成化的综合性立法,我国目前有两部此类法律:一是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二是正在审议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典》。前者是​ ​新中国首部法典​​,涵盖民事生活全领域;后者是​ ​首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典​**​,整合30余部相关法律,标志着我国法典化立法迈入新阶段。 ​​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新中国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

新中国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民事权利、合同、婚姻家庭等七大领域,​​以体系化、逻辑化的立法技术​ ​实现了对单行民事法律的整合与升级,​​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 ​​里程碑意义​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明确了民事主体权益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及责任认定规则,‌核心亮点包括确立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行的归责原则、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条款、新增高空抛物连带责任规定 ‌,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平衡权益保护与社会行为自由。 ‌一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多元化 ‌。根据行为性质与损害类型,确立过错责任为主、无过错责任为例外的归责体系。例如,普通侵权需证明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而饲养动物致害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哪年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 ​,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新时代,​​替代了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 ​,成为市场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基本准则。 ​​立法背景与历程​ ​:民法典编纂历经66年,从1954年首次起草到2020年表决通过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135条还有效吗

​​《民法通则 》第135条关于“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的规定已失效,现行法律中普通诉讼时效统一调整为三年​ ​,这是《民法典 》实施后的重要变化。特殊情形(如人身伤害赔偿、产品质量纠纷等)仍适用1年或法律特别规定的时效期限,但最长诉讼时效20年保持不变。 ​​时效调整的核心依据​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第188条将普通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明确取代《民法通则》第135条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民法通则吗

​​民法典并不是民法通则​ ​,​​两者是不同时期、不同立法层级的民事法律规范​ ​。​​《民法通则 》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过渡性法律​ ​,​​而《民法典 》是系统整合完善的综合性法典​ ​,​​自2021年起已取代《民法通则》​ ​。 ​​立法背景与定位差异​ ​ 《民法通则》颁布于1986年,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权宜之计,仅对民事活动中的共性规则作概括性规定,内容不全面且分散

2025-05-15 资格考试

物权法哪年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 立法背景 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物权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通过明确物的归属和利用,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从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立法过程 起草与审议 :物权法的起草工作始于1993年,历经14年,经过8次提交审议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国物权法出台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 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自2007年10月1日 起施行。 1. 物权法的立法背景 物权法历经13年 的酝酿和8次审议 ,广泛吸收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在2007年得以通过。这一立法过程体现了国家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视,也标志着我国物权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 物权法的主要内容 物权法明确了物的归属和利用规则

2025-05-15 资格考试

物权法哪年发布

中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 ‌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1日 ‌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物权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其核心亮点包括‌明确财产权归属 ‌、‌构建物权保护体系 ‌、‌确立不动产登记制度 ‌,为公民与法人的财产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立法背景与历史沿革 ‌ 《物权法》的制定历经多年讨论与草案修订。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实施起止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7年1月1日正式实施,2021年1月1日废止,历时34年。​ ​作为我国首部系统性民事法律,它确立了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后因《民法典 》生效而完成历史使命。​​关键亮点​ ​包括:​​1986年颁布、2009年修正、2020年废止​ ​,期间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法律保障。 该法于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1987年元旦生效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实施细则

​​《民法通则实施细则》是最高人民法院对1987年施行的《民法通则 》的具体适用解释,重点细化民事权利能力、监护制度、宣告失踪与死亡等核心规则,​ ​旨在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性难题。其核心价值在于统一裁判标准,填补法律漏洞,尤其对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认定提供了明确指引。 ​​民事主体资格细化​ ​:明确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户籍或医院证明为认定依据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意见》

《民法通则意见》是最高人民法院于1988年发布的一份重要司法解释文件,旨在为各级法院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时提供具体指导。这份文件详细解答了《民法通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对完善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法通则意见》的背景与意义 《民法通则》自1987年1月1日施行以来,成为我国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由于法律条文较为原则性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首部系统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等核心原则,构建了民事主体、权利、行为及责任的基本框架,虽已随《民法典 》施行废止,但其历史贡献与制度精髓仍深刻影响现行民法体系。​ ​ ​​核心原则与调整范围​ ​ 民法通则明确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与人身关系,确立​​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四大原则,强调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