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7年1月1日开始实施。
1. 颁布背景
《民法通则》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86年4月12日通过,并于次年正式施行。这一法律诞生于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 法律内容与意义
《民法通则》共9章156条,涵盖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内容,明确了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奠定了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它不仅规范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的民事关系,还在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与后续法律的衔接
《民法通则》为后续《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基础。2009年,该法部分条款被《侵权责任法》等新法律取代,最终于2021年被《民法典》全面取代,但其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
总结
《民法通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法律知识,可以参考相关权威资料或咨询法律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