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明确了民事主体权益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及责任认定规则,核心亮点包括确立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行的归责原则、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条款、新增高空抛物连带责任规定,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平衡权益保护与社会行为自由。
一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多元化。根据行为性质与损害类型,确立过错责任为主、无过错责任为例外的归责体系。例如,普通侵权需证明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而饲养动物致害、环境污染等特殊情形适用无过错责任,受害人无需举证过错即可主张赔偿。二是责任主体规定更具体。针对网络平台、用人单位等特殊主体,明确其未尽审核义务或管理职责时需承担连带或替代责任;新增“自甘风险”条款,自愿参加文体活动者因其他参与者非故意行为受伤,原则上不得索赔。三是损害赔偿范围扩大。除物质损失外,明确侵害人身权益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并首次将“惩罚性赔偿”引入产品责任领域,对明知缺陷仍生产销售的行为加重追责。四是网络侵权责任清晰化。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及时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制止侵权,否则对损害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既保护权利人又避免平台过度担责。五是高空抛物责任强化。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时,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需承担补偿责任,同时要求物业加强防范措施,从源头减少抛物风险。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通过系统化规则设计,为公民**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同时引导社会主体规范自身行为。遇到侵权纠纷时,建议及时固定证据,依法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途径主张权利,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