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法典是什么名字

​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于2020年5月28日正式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部法典整合了7编1260条内容,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等民事领域,​​首次实现民事法律体系的系统化编纂​​,并创新性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式进步​​。

  1. ​历史地位与命名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其命名体现了体系庞大、逻辑严密的特点。此前,我国虽有多部民事单行法(如《婚姻法》《合同法》),但民法典的诞生终结了“散装民法”时代,成为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

  2. ​核心内容与结构创新​
    法典采用“总则+分则”结构,7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全球立法首创​​,明确保护隐私权、肖像权等;合同编整合了市场交易规则,物权编细化财产权保护,全面回应民生需求。

  3. ​社会影响与时代价值​
    法典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弱势群体(如未成年人、老年人)的保护​​,并回应数字时代新问题(如虚拟财产、个人信息保护)。其绿色原则、禁止高利贷等条款,体现了对当代社会痛点的精准治理。

  4. ​法治进程中的突破​
    从1986年《民法通则》到2020年民法典,历时30余年编纂历程。法典不仅废止了9部旧法,还吸纳了司法实践成果(如土地经营权制度),​​实现了法律稳定与社会改革的平衡​​。

当前,民法典已深入渗透日常生活,从物业纠纷到婚姻继承,为公民提供全链条权利保障。建议公众关注典型案例解读,善用法律工具维护自身权益,共同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本文《我国第一部法典是什么名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4200.html

相关推荐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什么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指体系化、集成化的综合性立法,我国目前有两部此类法律:一是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二是正在审议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典》。前者是​ ​新中国首部法典​​,涵盖民事生活全领域;后者是​ ​首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典​**​,整合30余部相关法律,标志着我国法典化立法迈入新阶段。 ​​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新中国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

新中国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民事权利、合同、婚姻家庭等七大领域,​​以体系化、逻辑化的立法技术​ ​实现了对单行民事法律的整合与升级,​​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 ​​里程碑意义​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明确了民事主体权益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及责任认定规则,‌核心亮点包括确立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行的归责原则、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条款、新增高空抛物连带责任规定 ‌,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平衡权益保护与社会行为自由。 ‌一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多元化 ‌。根据行为性质与损害类型,确立过错责任为主、无过错责任为例外的归责体系。例如,普通侵权需证明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而饲养动物致害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主要内容包括哪七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分为七编,分别为:总则编 、物权编 、合同编 、人格权编 、婚姻家庭编 、继承编 和侵权责任编 。每编内容针对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全面规范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和义务。 1. 总则编 总则编是民法典的基础性规定,明确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如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义务、民事法律行为等,为其他各编提供了法律适用框架。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内容

​​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聚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明确侵权人需承担无过错责任、举证责任倒置、惩罚性赔偿等规则,并首次系统规定生态环境修复及公益诉讼赔偿范围,强化“绿色司法”实践。​ ​ ​​无过错责任原则​ ​ 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造成损害,无论侵权人有无过错均需担责。这一原则通过增加违法成本,倒逼企业从源头减少污染行为,例如非法排放废水导致农田毁损,企业即使无主观故意也需赔偿。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第七编是什么

民法典第七编是侵权责任编 ,它系统地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损害赔偿规则以及各种具体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编的主要内容 一般规定 : 明确了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包括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归责方式以及免责事由等。 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损害赔偿 : 详细规定了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的赔偿范围和计算方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七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由7编1260条构成​ ​,全面覆盖民事权利保护与市场基本规则,​​核心七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 ​,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总则编​ ​确立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如平等、诚信、绿色原则,统领各分编。​​物权编​ ​规范财产归属与利用,新增居住权等制度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7编为哪七编婚姻家庭

民法典七编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其中‌第五编婚姻家庭 ‌聚焦亲属关系、结婚离婚、子女抚养等民事制度,关键亮点包含‌调整范围扩大 ‌、‌强调平等保护 ‌、‌新增家风条款 ‌等内容,系统规范家庭成员的权益与义务。 ‌调整范围扩大 ‌:婚姻家庭编不仅涵盖传统婚姻关系,还扩展至收养、亲属关系认定等场景,明确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权利,细化家庭成员间的抚养、赡养责任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达到了新的高度,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编纂背景 民法典的编纂历经多次尝试,最终在2020年5月颁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过程中,几代法律工作者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保了民法典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二、主要特点 以人民为中心 :民法典全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保障民生

2025-05-15 资格考试

首次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 这部法典系统整合了现行民事法律规范,涵盖总则、物权、合同等7编1260条,自2021年施行后取代了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立法背景与意义​ ​ 民法典的编纂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历时5年完成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的意义对百姓的意义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全面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细化日常行为规范 ‌、‌降低纠纷解决成本 ‌,是百姓维护自身权利、处理生活事务的直接法律依据,对个人生活品质和社会公平正义产生深远影响。 ‌一、明确权利义务边界,指导百姓日常生活 ‌ 民法典将婚姻继承、物权合同等民生问题纳入统一法律框架,例如离婚冷静期、小区共有部分收益归属等规定,让普通人在面对复杂关系时能够“有法可依”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支柱。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公民权利保护、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场经济法治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权利保障的全面升级 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的各项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财产权、继承权等。例如,人格权编首次独立成编,全面加强对生命权、健康权

2025-05-15 资格考试

学习民法典的重要意义

学习民法典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权益保障 : 法律意识提升 :学习民法典能增强个人法律意识,帮助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纠纷解决能力 :掌握民法典知识有助于在发生纠纷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因不懂法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社会稳定和谐 : 规范行为准则 :民法典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减少因不懂法或违法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2025-05-15 资格考试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典共7编1260条,涵盖人身关系、财产关系、合同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社会生活全领域,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其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障进入新时代。 ​​里程碑意义​ ​ 作为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2025-05-15 资格考试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有哪些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前有两部: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和2025年首次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典》​ ​。前者是新中国首部综合性民事法律,后者是全球首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典,两者均以体系化、集成化为核心特征,标志着我国立法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涵盖物权、合同、人格权等7编1260条,整合了婚姻法、继承法等单行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法典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其‌系统整合了现行民事法律规范 ‌,覆盖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民事权利,‌突出人格权独立成编 ‌,‌强化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 ‌,并‌首次确立“绿色原则” ‌,成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里程碑式成果。 ‌一、法典编纂的历史背景与历程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哪一年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7年1月1日 开始实施。 1. 颁布背景 《民法通则》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86年4月12日 通过,并于次年正式施行。这一法律诞生于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2. 法律内容与意义 《民法通则》共9章156条,涵盖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诉讼时效等内容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哪年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 ​,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新时代,​​替代了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 ​,成为市场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基本准则。 ​​立法背景与历程​ ​:民法典编纂历经66年,从1954年首次起草到2020年表决通过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135条还有效吗

​​《民法通则 》第135条关于“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的规定已失效,现行法律中普通诉讼时效统一调整为三年​ ​,这是《民法典 》实施后的重要变化。特殊情形(如人身伤害赔偿、产品质量纠纷等)仍适用1年或法律特别规定的时效期限,但最长诉讼时效20年保持不变。 ​​时效调整的核心依据​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第188条将普通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明确取代《民法通则》第135条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民法通则吗

​​民法典并不是民法通则​ ​,​​两者是不同时期、不同立法层级的民事法律规范​ ​。​​《民法通则 》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过渡性法律​ ​,​​而《民法典 》是系统整合完善的综合性法典​ ​,​​自2021年起已取代《民法通则》​ ​。 ​​立法背景与定位差异​ ​ 《民法通则》颁布于1986年,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权宜之计,仅对民事活动中的共性规则作概括性规定,内容不全面且分散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