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公休假的规定包括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和其他特定假期。法定节假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共计11天。带薪年休假则根据工龄长短有所不同: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可享受5天年休假,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为10天,满20年的员工为15天。婚假、产假、丧假等特殊假期也属于公休假范畴。
1. 法定节假日
法定节假日是全体公民享有的休息时间,具体包括:
- 元旦:1天(1月1日)
- 春节:3天(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
- 清明节:1天(农历清明节当天)
- 劳动节:1天(5月1日)
- 端午节:1天(农历五月初五)
- 中秋节:1天(农历八月十五)
- 国庆节:3天(10月1日至3日)
这些假期由国务院统一规定,企业必须依法安排。
2. 带薪年休假
带薪年休假是指员工连续工作满一定年限后,每年可享有的带薪假期:
- 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每年可享受5天年休假;
- 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每年可享受10天年休假;
- 工作满20年的员工,每年可享受15天年休假。
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
3. 特殊假期
除了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员工还可享受婚假、产假、丧假等特殊假期。这些假期通常根据地方性法规或企业内部规定执行,但均需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4. 休假补偿
如果员工因工作原因未能享受年休假,企业需按照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员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总结
公休假是国家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包括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和其他特殊假期。企业需依法安排休假,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规定,可参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