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工公休假天数根据工作年限确定: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享5天,满10年不满20年享10天,满20年享15天。 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假,职工可分段休假,单位因工作需要未安排休假的需支付3倍工资补偿。
工作年限是决定公休假天数的核心因素。新入职员工需工作满12个月后才可享受年假,中途离职再就业者,工作年限可累计计算。例如,一名有8年工龄的职工跳槽至新单位,当年即可享受5天年假。
单位不得随意取消职工年假。若因生产特点无法安排休假,需经职工本人同意,并按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报酬。但若职工因个人原因书面提出不休假,单位只需支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年假可顺延或补休。职工因工伤停工留薪期、产假等占用工作时间的,不影响年假权益。确因疫情等不可抗力无法休假的,单位应在次年优先安排补休。
合理规划年假能最大化保障权益。职工可结合法定节假日“拼假”,例如将5天年假与国庆长假连休,获得更长的连续休息时间。单位应在年初制定休假计划,避免年底扎堆请假影响运营。
公休假制度兼顾劳资双方利益,职工应主动了解自身权益,单位则需依法落实安排,共同维护和谐的用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