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可依法提前终止,但需遵循法定程序与条件,包括协商一致、单方通知(如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过错(如欠薪或未提供劳动保护)等情形。 关键点在于:双方权益平衡、法定通知期、过错责任界定及经济补偿规则。
- 协商一致终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协商解除合同,需书面确认。例如,双方就离职时间、补偿达成一致,合同即终止。
-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者享有辞职权,但需提前30日(试用期3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例外情况:若用人单位存在欠薪、未缴社保等过错,劳动者可立即解除且无需通知。
-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需符合法定条件,如员工严重违纪(盗窃、泄密等),否则需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解雇可能面临双倍赔偿。
- 特殊情形与补偿: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或企业经济裁员终止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如N+1)。
提示: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提前终止合同均需严格遵循法律条款,保留书面证据以避免纠纷。遇到复杂情况时,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