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每月标准工作天数为20.83天(按每日8小时计算),但2025年起因法定节假日增加至13天,月工作日调整为20.67天。这一调整基于全年248个工作日(365天扣除104天休息日和13天法定节假日)的均值,同时月计薪天数仍为21.75天,确保法定节假日带薪权益。
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用人单位需保证每周至少休息1天。若因生产特点无法执行标准工时,经审批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或不定时工作制,但月均工作时间仍受上述限制。加班时间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且需支付1.5-3倍工资。
计算工资时需注意区分“工作日”与“计薪日”:20.67天仅用于统计实际出勤,而21.75天涵盖法定节假日带薪部分,直接影响日薪折算(月工资÷21.75)。例如,请假1天需扣除日工资,但法定节假日无需上班仍可获全额薪资。
企业安排调休或延长工作时间时,需遵守“法定节假日前后连续工作不超6天”的规定,避免变相强制加班。特殊行业如交通、医疗等可豁免部分限制,但需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合理规划工作时间既是法律要求,也关乎用工效率。建议用人单位通过数字化排班系统动态匹配需求,劳动者则可通过“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平台”等渠道监督权益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