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休假日与法定节假日核心区别在于:法定休假日是广义概念,包含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如周末)及特殊休假(如年假、探亲假),而法定节假日特指国家规定的11天全民纪念性假期(如春节、国庆),两者在加班工资计算、休假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
概念范畴不同
法定休假日涵盖所有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包括每周公休日(周六、周日)、11天法定节假日(如元旦、端午)以及带薪年假、探亲假等。法定节假日仅指《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明确的11天全民假期,具有文化纪念意义。 -
加班工资计算规则不同
法定节假日加班需支付300%工资且不可调休,而公休日加班优先安排补休,无法补休则按200%支付工资。例如,国庆加班3天需额外支付3倍工资,周末加班可协商调休或双倍工资。 -
休假性质与调整灵活性
法定节假日日期固定(如春节农历初一至初三),全国统一且不可调整;公休日可由企业根据生产需求灵活安排(如调休至其他工作日),但需保证每周至少休息1天。 -
社会功能差异
法定节假日侧重文化传承与全民庆祝(如清明节祭祖、中秋节团圆),公休日则用于保障劳动者日常休息权益,而年休假等侧重个人福利与工作平衡。
提示:劳动者需明确自身休假类型,合理主张加班权益;企业应依法区分休假性质,避免混淆工资支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