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28条内容: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关键词
- 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无效:指劳动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劳动报酬: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应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 用人单位: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雇佣劳动者的单位。
- 劳动者:指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个人。
条文解读
-
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
- 如果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已经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 这一规定基于等价有偿的原则,即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无论合同是否有效。
-
劳动报酬数额的确定:
- 劳动报酬的数额应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 如果本单位没有相同或相近岗位,则应参照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
劳动者过错的影响:
- 无论劳动者是否存在过错,用人单位都应支付劳动报酬。
- 如果劳动者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
立法意图:
- 本条文的立法意图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即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付出的劳动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体现等价有偿的原则。
相关问题解答
-
如果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做什么?
-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
劳动报酬的数额应如何确定?
- 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
如果用人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报酬如何确定?
- 按照本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时,劳动者是否有过错影响劳动报酬支付?
- 不管劳动者是否有过错,用人单位都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总结
劳动法第28条的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仍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一规定体现了等价有偿的原则,对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