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
根据我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延迟工资支付超过 30天 即构成拖欠工资。具体规定如下:
-
基本标准
工资应至少每月支付一次,且需在自然月结束后的30天内结算。若超过该期限未支付,即使仅延迟一天,也属于拖欠工资。
-
特殊情况处理
若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需延期支付,需经工会或劳动者同意,并在1个月内完成支付,同时报相关部门备案。此类延期不视为拖欠。
-
法律依据
- 《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必须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工资支付日遇节假日应提前至最近工作日完成。
-
**途径
- 仲裁时效 :一般自欠薪之日起1年内可申请劳动仲裁。 - 投诉举报 :可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或法院起诉,劳动监察处理时效为3个月。
总结 :延迟工资超过30天即违法,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或申请延期;劳动者可通过仲裁或投诉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