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拒绝提供工资表时,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行政投诉与劳动监察
-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用人单位未提供工资表可能构成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提交投诉材料,要求其调查处理。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单位限期改正。
-
申请劳动仲裁
在仲裁过程中,用人单位有义务提供工资表等关键证据。若拒绝,仲裁庭可依法作出不利推论,支持劳动者的主张。劳动者需同时提交银行流水、考勤记录等证据以增强胜诉可能。
二、法律途径与证据保全
-
劳动仲裁前置程序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需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仲裁时明确指出单位未提供工资表的行为,并主张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
法院诉讼支持
若仲裁裁决后单位仍拒不履行,劳动者可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审理中会采纳仲裁庭关于用人单位举证不利的推论,判决单位支付工资差额及赔偿。
三、风险规避与证据补充
-
要求书面确认
离职前可要求单位签署工资确认函或支付确认书,明确工资数额及支付情况,降低后续追责风险。
-
电子化证据留存
通过银行转账记录、工作平台聊天记录等电子工具保存工资发放凭证,作为仲裁或诉讼的重要依据。
总结 :建议优先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和劳动仲裁**,同时收集并保留银行流水、考勤记录等证据。若单位拒不配合,可向法院起诉主张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