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进入的三商法时代,是继计划经济(一商法)和市场经济(二商法)后的第三次商业变革,其核心在于消费资本化——消费者通过日常消费行为转化为投资者,直接参与工厂利润分配,实现“花钱挣钱”。这一模式通过消除中间环节、订单式生产和货币加速流通,旨在解决传统商业的盲目生产、资源浪费和消费被动等问题,同时推动共同富裕与民族经济振兴。
-
从历史脉络看商业演进
一商法(计划经济)以供销社为核心,凭票购买保障基础供应但限制流通;二商法(市场经济)通过批发零售体系激活全国经济,但60%的中间成本由消费者承担,导致工厂与消费者双输。三商法则将消费视为投资,工厂回收40%成本,剩余60%作为消费者投资,形成闭环生态。 -
三商法的运作逻辑
消费者以原价购买商品,其中40%用于商品成本,60%作为工厂生产资金。工厂盈利后按比例分红,消费者身份升级为“消费商”。例如,购买10元的杯子,4元为成本,6元投资工厂,后续获得分红。这种模式减少库存积压,避免三角债,实现供需平衡。 -
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通过消费驱动投资,三商法加速货币流通,刺激内需并抵御外资掠夺。例如,**进口商品可防止资金外流,而国内消费转化为生产资本,助力本土企业崛起。政策上,国企股份制改革(如铁路总公司转型)为三商法铺路,推动“全民皆商”。 -
争议与风险提示
需警惕传销组织利用“三商法”概念进行非法活动。合法三商法需依托实体工厂与透明分红机制,而非拉人头或虚假投资。国家认可的直销牌照企业(如部分获证37家)是合规参考。
当前,三商法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正逐步渗透至消费、制造等领域。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政策落地、企业诚信与公众认知。普通人可通过理性消费参与,但务必甄别合法平台,避免陷入金融骗局。这一变革或将重塑中国商业格局,成为共同富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