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保障金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残疾人保障金上年在职职工人数的计算需结合政策规定和实际用工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一、计算方法

  1. 基本公式

    根据财税〔2015〕72号文件,计算公式为: $$ \text{残保金年缴纳额} = \left( \text{在职职工人数} \times 1.5% - \text{实际安置残疾人数} \right) \times \text{年平均工资} $$

    其中, 在职职工人数 需按年平均人数计算,结果取整数。

  2. 在职职工人数计算规则

    • 计算周期 :按年度计算,通常采用全年各月人数总和除以12后四舍五入。 - 包含人员类型 :包括在编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务派遣人员等,季节性用工需折算为年平均人数。 - 工资计算 :以全年工资总额除以在职职工人数,未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的按实际工资计算,超过则按2倍标准计算。

二、注意事项

  • 非正式雇工 :如临时工、兼职人员等,若属于实际用工则需纳入统计。- 差额人数处理 :计算结果可能为小数,以实际人数为准(不足1人按1人计算)。- 数据来源 :可通过社保缴费记录或实际工资单获取职工人数及工资数据。

三、案例说明

以济南某企业为例,若上年在职职工56人,年平均工资5.2万元,未安置残疾人,则需缴纳残保金3.9万元;若安置1人,则无需缴纳。

本文《残疾人保障金上年在职职工人数》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936889.html

相关推荐

残保金中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年均人数 残保金中上年在职职工人数的计算需结合政策规定和实际用工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一、计算方法 年平均人数法 将全年各月在职职工人数相加后除以12,结果四舍五入取整。例如: $$ \text{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 \frac{\text{1-12月人数之和}}{12} $$ 此方法适用于常规企业用工。 季节性用工折算法 季节性岗位需按年平均用工人数计算,公式为: $$

2025-05-11 学历考试

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

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下的企业可享受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保金)的优惠政策,且该政策有效期已延长至2027年底。 政策适用范围 该优惠主要针对工商注册未满3年且在职职工总数不超过30人的企业,可在剩余期限内免征残保金。对于已注册满3年的企业,若职工人数符合条件,同样适用免征政策。 政策背景与目的 免征残保金旨在减轻小微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2025-05-11 学历考试

残保金上年在职职工人数怎么填

月均人数 关于残保金申报中“上年在职职工人数”的填写,需根据具体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具体方法如下: 一、计算方法 月均人数法 采用全年各月在职职工人数之和除以12个月,计算月均人数。例如: $$\text{月均人数} = \frac{\text{1-12月在职人数总和}}{12}$$ 若某月在职人数为29人,次月为30人,第三月为31人,则月均人数为: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怎么算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是:将全年各月在职职工人数总和除以12个月,得出年平均人数。​ ​ 关键点包括:​​以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的人员为准​ ​,​​劳务派遣人员计入派遣单位​ ​,​​社保参保人数可作为计算依据​ ​,且​​集团分支机构需按工资发放单位统计​ ​。 ​​核心计算公式​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全年各月在职职工人数总和÷12。例如

2025-05-11 学历考试

残保金申报表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残保金申报表上的"上年在职职工人数"是指用人单位在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用工的全体职工平均人数,包含正式工、劳务派遣工等用工形式 ‌。该数据直接影响残保金缴纳金额计算,需按以下要点准确填报: ‌统计范围 ‌ 包含所有劳动关系存续的职工:正式员工、试用期员工、季节性用工、劳务派遣工(由用工单位统计)。不包括退休返聘人员、实习生、兼职未签合同人员。 ‌计算方法 ‌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怎么计算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主要依据年平均人数,具体计算公式为:将上一年度各月在职职工人数相加后除以12个月。对于季节性用工,需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而对于劳务派遣用工,则计入派遣单位的在职职工人数。 具体规则: 年平均人数计算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 上年全年各月在职职工人数总和 ÷ 12个月。 季节性用工折算 :对于季节性用工,需根据实际用工月份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 劳务派遣用工

2025-05-11 学历考试

残保金申报中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残保金申报中上年在职职工人数的计算方式如下: 一、计算方法 全年平均人数 以全年各月在职职工人数总和除以12个月得出,需四舍五入取整。例如:某企业1-12月在职人数分别为100、102、98等,则年平均人数为(100+102+98+...)/12。 包含人员范围 包括正式职工、合同工、劳务派遣工等,季节性用工需折算为年平均人数。 - 外聘劳务工计入在职职工人数。 二、数据来源与调整 自动取数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上年职工人数怎么算的

上年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需根据具体场景(如残保金计算、统计分析等)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残保金计算中的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计算公式 $\text{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 \frac{\text{上年度12个月参保人数总和}}{12}$ 其中,参保人数按社保种类(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取最大值计算。 特殊情况处理 劳务派遣 :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季节性用工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的计算方式需根据具体场景(如残保金、统计等)确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常见方法: 一、年平均人数法(通用公式) 适用于统计、残保金等场景,计算公式为: $$ \text{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 \frac{\sum_{i=1}^{12} \text{各月在职人数}}{12} $$ 其中,各月在职人数可通过社保参保人数(按最多险种统计)或实际在岗人数统计得出。 二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是全年的吗

​​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确实包含全年发放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所有税前收入,但需注意离职补偿金等非劳动报酬性质的项目不计入。​ ​ ​​工资总额的组成范围​ ​ 根据统计规定,工资总额涵盖全年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例如年终奖、绩效奖金、交通补贴等均属于统计范畴,且以税前金额计算(含个人代扣的社保、个税部分)。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有小数点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出现小数点是正常现象,通常由月度平均值计算得出,处理方式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四舍五入、向上取整或保留小数。​ ​ ​​计算逻辑与场景差异​ ​ 在职职工人数的年度平均值通常采用“各月人数总和÷12”计算,例如某企业1-10月每月1人、11-12月各2人,结果为 ( 1 × 10 + 2 × 2 ) ÷ 12 ≈ 1.16 人。不同场景要求不同: ​​残保金申报​ ​

2025-05-11 学历考试

残保金报表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残保金报表上年在职职工人数 是指企业在申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时需要填写的上一年度平均在职员工数,它是计算残保金的重要基数之一 。正确计算和填写这一数据对于确保企业准确缴纳残保金至关重要。 定义与范围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涵盖了企业正式员工、合同工、限时工以及派遣工等所有类型员工。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值得注意的是,劳务派遣用工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2025-05-11 学历考试

在职职工是指哪些人

‌在职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从事有偿工作的人员,包括全职、兼职、劳务派遣等合法用工形式的人员。 ‌ ‌全职职工 ‌ 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劳动合同,通常每周工作40小时左右,享受完整的薪资福利(如社保、公积金等),是企业在职职工的主要构成部分。 ‌兼职职工 ‌ 以非全日制形式工作,工作时间灵活,可能按小时或任务结算报酬,通常不享受全职职工的全部福利,但仍受《劳动法》保护。

2025-05-11 学历考试

在职职工包括退休人员

在职职工不包括退休人员。以下是具体分析: 法律定义明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已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时,按劳务关系处理,不属于在编在职职工。 在职职工范围界定 在职职工包括所有在编和不在编但实际参与工作的人员,而退休人员因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再属于单位实际用工范畴。 返聘人员特殊处理

2025-05-11 学历考试

职工在职和公务员在职有什么区别

​​职工在职与公务员在职的核心区别在于身份性质、福利待遇、职业稳定性及发展路径​ ​。​​公务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履行公职且纳入行政编制,工资由国家财政全额保障;职工则涵盖企业、事业单位等劳动者,劳动关系受《劳动法 》调整,收入与单位效益挂钩​ ​。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编制与法律适用​ ​ 公务员拥有行政编制,受《公务员法 》管理,无需签订劳动合同,终身职业保障性强

2025-05-11 学历考试

在编职工和在职职工的区别

在编职工与在职职工的核心区别在于用工性质、工作保障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用工性质 在编职工 :指通过正式编制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享受国家财政支持,通常具有长期或终身工作保障。 在职职工 :涵盖在编人员及合同工、临时工等,可能因合同到期或单位需求被调整,工作稳定性较低。 二、工作保障 在编职工 :享有稳定工资、福利及退休保障,编制内身份保障其职业稳定性。 在职职工

2025-05-11 学历考试

企业在职职工包括哪些人

企业在职职工的范围可根据劳动保障部门及统计部门的规定进行界定,主要包含以下人员: 一、核心范围 签订劳动合同人员 与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正式职工。 事实劳动关系人员 未签订书面合同,但符合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事实劳动关系条件的人员。 二、特殊情形 暂未工作但获工资保障 因学习、病伤产假(6个月以内)、国家法定休假、倒休、轮休等原因暂未工作,但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试用期及未签合同人员

2025-05-11 学历考试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不足一人

上年在职职工人数不足1人的单位仍需缴纳残保金,主要原因是这类单位通常属于非企业性质(如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不适用针对企业的“30人以下小微企业免征”政策,需按分档减缴规则计算费用。 政策适用范围差异 现行残保金减免政策明确区分企业和非企业单位。企业类主体(如公司)在职职工≤30人可享受免征,但非企业单位(如协会、民办非企业)即使人数≤1人也不适用该优惠,需按分档减缴标准缴纳。 分档减缴规则

2025-05-11 学历考试

在职干部职工包括哪些

在职干部职工是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他们既包括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职工,也包括符合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事实劳动关系人员。这些人员通常需要履行岗位职责,参与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并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具体而言,在职干部职工的范围通常涵盖以下几类人员: 公务员 :包括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025-05-11 学历考试

在职工作人员指哪些

在职工作人员是指在单位中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在岗职工 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工、临时工等,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病伤产假人员 因疾病、工伤、产假等法定原因暂未工作,但工资由单位支付的人员。 事业单位临时员工 在事业单位从事短期工作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等。 其他单位员工 包括党政机关、国企、私企等机构的正式或合同制员工。

2025-05-11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