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上班后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属于劳动纠纷范畴,通常不建议直接报警,但可通过以下途径**:
一、优先建议的解决途径
-
协商与调解
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支付工资。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通过官网、热线12333或微信小程序“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
-
劳动仲裁
若协商和投诉无效,需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为终局性裁决,可要求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二、报警的适用情况
- 特殊情况 :若用人单位存在暴力威胁、非法拘禁等违法行为(如扣押身份证、限制人身自由等),可向公安机关报警,但仅针对上述违法行为,不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三、法律依据
-
劳动监察 :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支付工资及赔偿。
-
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四、注意事项
-
报警可能无法直接解决工资问题,且可能增加**成本,建议优先选择劳动仲裁等法定途径。
-
若仲裁裁决后仍不执行,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