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职位降薪是否违法?关键在于是否经过协商一致或符合法定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单方面调岗降薪通常属于违法行为,除非存在以下合法理由:双方协商一致、员工不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重大变化。若企业未经协商或无法证明合理性,劳动者有权拒绝并主张权益。
分点论述:
-
协商一致是核心原则
调岗降薪属于劳动合同重大变更,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并达成书面一致。若企业单方面强制调整(如案例中经理月薪从11000元降至2500元),法院通常判定违法,需补足工资差额并支付经济补偿。 -
合法降薪的三种情形
- 不胜任工作:企业需提供明确考核标准及证据(如同岗位其他员工均能完成任务),且调整后的岗位薪资需合理,不得恶意压薪。
- 客观情况变化:如企业经营困难、部门撤销等,但需证明调整必要性,且薪资降幅不能显失公平(如工资骤降60%可能被认定违法)。
- 合同明确约定:若劳动合同已约定“因经营需要可调岗调薪”,仍需遵循合理性原则,否则条款可能无效。
-
**途径与注意事项
- 拒绝不合理调整:劳动者可书面提出异议,保留调岗通知、工资单等证据。
- 主张经济补偿:若被迫解除合同,可要求企业按工作年限支付补偿(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
- 仲裁或诉讼:通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起诉要求恢复原岗位、补足工资差额或赔偿(违法解除可获双倍补偿)。
总结:企业调岗降薪绝非“一言堂”,劳动者需警惕变相裁员。遇到争议时,及时沟通、留存证据并依法**是关键。若协商无果,法律始终是保障权益的最终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