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业绩下滑为由全员降薪是否合法,取决于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关键点包括:协商一致、书面变更劳动合同、保障员工知情权。若未经合法程序单方降薪,可能构成违法。以下是具体分析:
-
协商一致是前提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调整薪资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若公司单方面下发降薪通知且未经员工同意,员工有权拒绝或申请劳动仲裁。 -
业绩下滑需提供合理依据
公司需证明降薪与经营状况恶化存在直接关联,例如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证据。若仅以“业绩不佳”为由缺乏具体数据支撑,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降薪。 -
程序合法性至关重要
- 集体协商:若涉及全员降薪,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工会协商,并留存会议记录。
- 书面通知:需向员工发送书面变更协议,明确降薪幅度、期限及恢复条件,避免口头通知。
-
员工可依法**
若降薪程序违法,员工可采取以下措施:-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 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补发工资;
- 以“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
总结:合法降薪需“协商+书面+透明”,否则员工有权拒绝。企业应优先通过优化管理而非简单降薪应对危机,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