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劳动法新规明确,辞退员工补偿标准分为合法解除(N或N+1)与违法解除(2N)两类,核心依据是工作年限和月平均工资。合法解除时,每满1年补偿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半月工资计算;违法解除则需支付双倍补偿。特殊情形下(如医疗期、客观情况变化等),用人单位需额外支付1个月待通知金(N+1)。
-
合法解除的经济补偿(N)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协商解除)、第40条(非过失性解除)、第41条(经济性裁员)解除合同,需支付N倍月工资。例如,员工工作3年8个月,补偿标准为4个月工资;工作5个月则补偿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收入计算,含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 -
特殊情形的“N+1”规则
若因员工患病、不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变化解除合同,且未提前30日通知,需在N基础上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待通知金)。例如,工作2年的员工被即时辞退,需支付3个月工资(2+1)。 -
违法解除的赔偿金(2N)
用人单位未按法定情形辞退员工(如孕期、工伤期内解除合同),需按N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例如,违法辞退工作3年的员工,需支付6个月工资(3×2)。 -
无需补偿的情形
员工存在严重违纪、试用期不合格、被追究刑事责任等过失行为时,单位可无偿解除合同(《劳动合同法》第39条)。
提示:员工月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补偿金按3倍封顶且年限不超过12年。建议用人单位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避免高额赔偿风险;劳动者应留存工资流水等证据,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