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随意开除员工属于违法行为,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非因法定事由或未履行法定程序解雇员工均构成违法,劳动者可主张赔偿金或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
法定解雇情形有限
企业仅能在员工存在严重过失(如严重违纪、刑事责任等)、无法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仍不合格)或客观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时解除合同,且需举证充分。例如,因朋友圈抱怨工资被辞退、微信群调侃领导遭解雇等案例,法院均判定企业违法。 -
程序合规性至关重要
即使员工存在过错,企业也需遵循程序: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通知工会、提供书面解雇理由等。未履行程序(如未告知工会或未协商调岗)直接解雇均属违法。 -
“土规定”无效
企业自订的规章制度(如“绩效考核末位淘汰”)若未经民主程序或内容违法,不能作为解雇依据。北京某公司因依据无效绩效规定解雇员工,被判支付赔偿金15万元。 -
特殊保护群体更严格
孕期、医疗期、工伤员工等受法律特殊保护,企业不得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雇,否则需承担双倍赔偿金。
劳动者**提示:遭遇违法解雇时,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2N标准)或恢复劳动关系,保留考勤记录、解雇通知等证据是关键。企业则应完善制度,避免因“任性”解雇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