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天数一般根据员工工龄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为3天至24个月不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不同情况下的病假期限,其中短期病假(3-24天)需提供医疗机构证明,长期病假(超过医疗期)可能涉及劳动能力鉴定。关键点在于:工龄越长医疗期越长、特殊疾病可延长至24个月、病假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80%。
-
短期病假处理原则
普通疾病通常给予3-15天病假,需提交门诊病历或急诊证明。企业规章制度中普遍规定:连续请病假3天以上需提供二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突发急症可事后补交材料。注意员工每年累计病假超过20天可能影响年终考评。 -
医疗期计算标准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工龄<10年:3-6个月医疗期
- 10年≤工龄<20年:9-12个月
- 工龄≥20年:最长24个月
重大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经劳动部门批准可延长12个月。
-
特殊情形处理
孕期女职工产前检查计入病假;传染病隔离期按正常出勤计算;工伤医疗期不受此限制。部分地区针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推出"长病假备案制度",允许分阶段休假。 -
薪资发放标准
病假期间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工龄满8年应发100%工资。部分企业实行"阶梯式"薪资:- 病假≤10天:发基本工资90%
- 11-30天:发80%
- 超过医疗期:进入劳动关系中止程序
病假权益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但员工需注意:虚构病假可能构成严重违纪,累计医疗期满仍不能工作的,企业可依法解除合同。建议保存完整就诊记录,重大疾病应及时办理劳动能力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