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介签的合同若约定“做不满工期扣钱”,其合法性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关键点在于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合理、是否违反劳动法强制性规定。若条款经双方协商且扣款比例合法(如不超过工资20%),可能有效;若属中介单方霸王条款或扣款过度,则涉嫌违法,劳动者可依法**。
-
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基础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不得无故克扣。但若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期未满的扣款规则(如因个人原因提前离职需承担培训费或招聘成本),且扣款比例符合《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不超过月工资20%),则可能被认定为合法。反之,若条款模糊或扣款过高,劳动者可主张无效。 -
中介行为的合规性边界
中介扣钱需基于实际损失。例如,若劳动者未满工期导致中介需重新招聘,中介需举证实际损失(如招聘广告费用),否则扣款可能被视为变相罚款。若合同未明确损失计算方式,或扣款远超实际损失,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
劳动者的**路径
- 协商优先:要求中介出示扣款依据,协商调整不合理条款。
- 法律救济:若协商无果,可依据《劳动合同法》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重点收集合同、工资流水、沟通记录等证据。
- 行政投诉: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中介若无法提供合法扣款证明,可能被责令返还工资并支付赔偿。
总结:遇到“做不满工期扣钱”条款,务必审阅合同细节,警惕不合理扣款。保留证据、熟悉法律底线,必要时果断**,确保自身劳动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