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单位劝退时,谈赔偿工资的核心是明确法律依据、协商技巧和证据准备。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N倍月工资),违法解除则需双倍赔偿(2N)。协商时需计算应得金额、保留书面证据、避免签署不利条款,必要时申请劳动仲裁**。
1. 确认劝退性质与法律依据
- 合法劝退:若单位因员工不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解除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N倍月工资,N为工作年限)。
- 违法劝退:如无合法理由(如未协商、无书面通知),可主张2N赔偿,或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2. 计算赔偿金额
- 经济补偿(N):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按0.5个月计算。
- 赔偿金(2N):违法解除时,单位需按补偿标准的2倍支付。
- 额外工资: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的,可主张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 协商谈判关键点
- 书面沟通:要求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书,明确原因和赔偿方案,避免口头承诺。
- 据理力争:引用《劳动合同法》第36条(协商解除)、第40条(无过失解除)等条款。
- 避免陷阱:不签署“自愿离职”等文件,否则可能丧失索赔资格。
4. **途径
- 劳动仲裁:协商失败后,1年内向当地仲裁委提交申请,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解除通知等证据。
- 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满可起诉,但程序耗时较长,建议优先协商解决。
总结
被劝退时需冷静应对,以法律为底线、证据为支撑,合理主张赔偿。若单位拒不支付,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