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补偿场景中,“n+1”指劳动者可获得的“经济补偿金(n)+代通知金(1)”,总金额为工作年限对应的月数加1个月工资。具体计算需结合工作年限、工资标准及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
1. 经济补偿金(n)的计算规则
n代表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足1年的部分,6个月以内按0.5个月计算,超过6个月按1年计算。例如:工作3年7个月,n=4个月工资;工作2年4个月,n=2.5个月工资。工资基数通常为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 代通知金(+1)的触发条件
“+1”是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时需额外支付的1个月工资,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形:
-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解除合同(如劳动者不胜任工作且培训后仍不胜任),但未提前通知;
-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但用人单位要求立即终止劳动关系。
3. 高收入劳动者的特殊限制
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经济补偿金(n)的支付标准以3倍月平均工资为上限,且n的计算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但代通知金(+1)仍按实际月工资计算,不受此限制。例如:月薪5万元(假设当地月平均工资1万元),工作15年,n=12个月×3万元,+1=5万元,总计41万元。
4. 典型案例说明
- 普通案例:工作5年,月薪8000元,协商解除合同时未提前通知,n=5个月×8000元,+1=8000元,总额4.8万元;
- 高薪案例:月薪4万元(当地月平均工资1万元),工作10年,n=10个月×3万元,+1=4万元,总额34万元。
劳动者需注意,“n+1”仅适用于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合同,劳动者可主张2n的赔偿金。实际操作中,建议结合具体条款与专业意见,确保权益完整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