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在单位再干三年还有补偿吗

​工伤后在单位再干三年是否还有补偿?​​ ​​关键结论是:若工伤认定已完成且伤残等级确定,即使三年后离职仍可主张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若单位存在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还可能获得经济补偿。​

  1. ​法定补偿项目​
    工伤职工离职时,无论是否继续工作三年,只要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已完成,均有权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两项补偿标准由省级政府规定,通常与伤残等级挂钩,例如十级伤残可能对应3个月统筹地区平均工资的医疗补助金和7个月的就业补助金。

  2. ​单位违法行为的额外补偿​
    若单位存在未依法缴纳社保、未足额支付工伤待遇等行为,职工离职时可依据《劳动合同法》主张经济补偿金。例如,未缴社保导致工伤待遇受损的,可通过劳动仲裁要求单位补足差额。

  3. ​继续工作期间的权益保障​
    工伤后选择继续工作,仍可享受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原待遇发放)、医疗费用报销、伤残津贴(一至四级伤残按月发放)等。若旧伤复发,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或单位承担。

  4. ​关键行动建议​
    保留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等材料;离职前与单位协商补偿,协商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注意补偿主张时效(通常为离职后1年内)。

​总结​​:工伤后继续工作三年不影响法定补偿权益,但需主动主张并保留证据。若遇单位推诿,建议尽早寻求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本文《工伤后在单位再干三年还有补偿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0025.html

相关推荐

工伤后主动离职还有就业补偿吗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工伤职工的权益保障尤为重要。劳动者工伤后主动提出离职,‌仍然有权获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这项补偿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的法定待遇。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主动解除劳动关系时的权益,但用人单位过错导致的离职或协商解除合同可能触发更多补偿。 ‌一、法定补偿待遇 ‌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在主动解除劳动关系时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过了三年怎么打官司

工伤超过三年仍可能通过法律途径**,但需满足特殊条件或证明时效中断/中止的合法事由(如持续治疗、用人单位故意拖延等)。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确认时效状态 工伤诉讼一般适用三年时效,但若存在以下情形,时效可能延长: 伤害结果滞后(如职业病多年后确诊); 用人单位未依法申报工伤,导致劳动者不知情; 双方协商期间时效中断(需书面证据)。 收集关键证据 劳动关系证明 :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工牌等;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诉讼时效过了三年还能起诉

工伤诉讼时效过了三年还能起诉吗? 答案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工伤诉讼时效已过三年,仍然可以提起诉讼。 关键在于是否满足法定的延长时效条件。以下几点将详细解释这些特殊情况: 1.诉讼时效的中断与中止工伤诉讼时效一般为一年,但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保险诉讼时效

​​工伤保险诉讼时效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但需注意​​工伤认定申请与劳动仲裁时效的区别​ ​:前者由用人单位在30日内提出(特殊情况可延长),职工个人申请则需在事故发生后1年内完成;后者可中断、中止,且时效起算点通常以工伤认定或伤残鉴定结论出具时间为准。 ​​时效起算关键点​ ​ 用人单位未按时申请工伤认定的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医疗补助金诉讼时效

​​工伤医疗补助金诉讼时效一般为一年,起算点通常为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之日,但存在地区差异和中断/中止情形​ ​。劳动者需在时效内主张权利,否则可能丧失胜诉权。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时效起算规则​ ​:多数地区以劳动关系终止日为起点(如贵州、四川),但部分省份从劳动能力鉴定生效日(浙江)或医疗终结日(广东)起算。例如,浙江法院明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生效后一年内申请仲裁有效”。 ​​中断与中止​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时效

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时效为6个月 ,即自收到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之日起计算。若超过该期限,则可能丧失诉讼权利。 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收到决定书之日 :行政诉讼时效从收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的《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之日起开始计算。 特殊情况 :若决定书未依法送达,则时效起算点可能因程序瑕疵而存在争议。 时效期间的法律后果 丧失诉讼权利 :超过6个月的时效期间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一年未报诉讼时效

工伤一年内未申报可能丧失索赔权利,‌诉讼时效一般为1年 ‌,超期将面临败诉风险;但‌存在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形可申请时效延长 ‌,需及时收集证据并提交申请。具体要点如下: ‌诉讼时效的界定及起算时间 ‌ 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的法定时限为事故发生或被诊断职业病起1年内。未及时申报且无正当理由,劳动保障部门通常不予受理,后续索赔诉讼也将因超时效被驳回。时效起算点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损之日”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起诉的诉讼时效

工伤起诉的诉讼时效 是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定时间限制。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为一年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一时效的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法律程序的及时性和效率性。 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是工伤起诉时效的关键点。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从劳动者或其近亲属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超出一年诉讼时效

​​工伤超出一年诉讼时效仍可能获得赔偿,但需通过其他法律途径**​ ​。​​关键点​ ​包括:① 超过1年工伤认定时效后,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民事诉讼主张权利;② 若因确认劳动关系等合理事由延误,申请时限可扣除延误时间;③ 用人单位未参保时,需自行承担工伤保险待遇费用;④ 侵权诉讼的3年时效可作为补充救济手段。 我国法律规定,工伤认定申请时限为1年,但超期后劳动者仍可通过以下方式**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赔偿医疗费有诉讼时效吗

工伤赔偿医疗费有诉讼时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伤赔偿医疗费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从职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 诉讼时效的定义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在工伤赔偿医疗费的诉讼中,如果职工在一年内没有向法院提起诉讼,就可能丧失了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赔偿的机会。 2. 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离职后公司补偿标准

​​工伤离职后的公司补偿标准主要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具体金额与伤残等级、本人工资及地方政策挂钩。例如,八级伤残可获11个月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离职时还能领取医疗和就业补助金(通常为4个月和15个月工资)。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伤残等级决定基础补偿​ ​ 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后,按伤残等级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27个月工资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自动离职补偿标准

工伤职工即使自动离职,依然可以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具体补偿标准如下: 1. 补偿项目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金额为本人工资×9个月(适用于九级伤残)。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金额为本人工资×2个月。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由用人单位支付,金额为本人工资×8个月。 2. 计算依据 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因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

2025-05-15 资格考试

合同到期工伤员工能解雇吗

合同到期工伤员工能否被解雇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多个方面。关键点在于:即使合同到期,如果工伤员工仍在医疗期内或被鉴定为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企业通常不能随意解雇该员工 。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 1.医疗期内的保护: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工伤员工在工伤医疗期内,企业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医疗期是指员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期限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一年后辞职还有赔偿吗

工伤一年后辞职,依然有权获得相应赔偿。 当员工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并依法认定为工伤后,无论其在受伤一年后是否选择辞职,都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具体而言,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残疾辅助器具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以及可能的伤残津贴等。 医疗费用: 员工因工伤产生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治疗、门诊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均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康复费用: 为帮助员工恢复身体功能而进行的康复训练

2025-05-15 资格考试

发生工伤单位是不是一直不能辞退

发生工伤后,单位‌不是绝对不能辞退员工 ‌,但需满足法定条件。核心关键在于‌是否处于停工留薪期、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以及是否存在法律允许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分点展开: ‌ ‌停工留薪期内禁止辞退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劳动者因工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停工留薪期内(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延长)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关系,需正常支付工资福利。 ‌劳动能力鉴定后分情况处理 ‌

2025-05-15 资格考试

受工伤单位可以开除吗

​​工伤职工是否会被单位开除?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在停工留薪期或特定伤残等级下解除劳动关系,但七至十级伤残职工在合同期满或本人提出时允许解除。​ ​ ​​停工留薪期绝对保护​ ​:职工因工负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期间(停工留薪期),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属于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 ​​一至四级伤残终身保留劳动关系​ ​: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依法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期多久公司不能辞退

​​工伤期间公司不能辞退员工的期限为停工留薪期,通常不超过12个月;若伤情严重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最长可延长至24个月。​ ​ 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必须保留劳动关系并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且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条(无过失性辞退)或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解除合同。 ​​停工留薪期的基本规定​ ​ 工伤职工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享有停工留薪期,原工资、福利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员工多久后可以辞退

工伤员工在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关键点包括:医疗期的确定、不能从事原工作的认定、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义务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程序。以下是对这些关键点的详细阐述: 1.医疗期的确定医疗期是指员工因工伤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时间长度。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的长短与员工的工作年限有关。例如

2025-05-15 资格考试

单位受工伤能辞退吗

在工伤期间,用人单位通常不得随意辞退员工 ,这是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核心保障。但若员工存在严重违纪等法定过错情形,单位可依法解除合同。具体分以下三种情况: 停工留薪期内禁止解雇 员工因工受伤需暂停工作接受治疗时,处于停工留薪期,单位必须保留劳动关系并支付原工资待遇,不得以不胜任工作、经济裁员等理由解除合同。 劳动能力鉴定前需谨慎 若工伤可能导致残疾,需等待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明确后再处理劳动关系

2025-05-15 资格考试

工伤被单位开除怎么赔偿

工伤被单位开除后,赔偿包括两部分:工伤赔偿 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 1. 工伤赔偿 工伤赔偿是指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或疾病所应获得的补偿,赔偿项目包括: 医疗费 :包括诊疗费、药品费和住院费。 停工留薪期工资 :工伤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根据伤残等级,赔偿金额为7至24个月的本人工资。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具体金额由当地政府规定。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