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确规定禁止学校向学生收取校服费,校服采购费用由财政补贴,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制购买或设定统一款式。这一政策的核心亮点在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规范校服采购流程以及保障学生自主选择权,从根源上遏制教育乱收费现象。
校服采购费用由政府承担是政策的核心内容。根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校服费用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相关款项。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各地需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细则,但原则上仍需遵循财政支持为主、自愿购买的方向。这一调整不仅缓解了家长的经济压力,还避免了部分学校通过高价校服牟利的问题。
自愿购买原则贯穿校服管理全过程。政策强调学生和家长有权决定是否购买校服,学校不得将校服与入学资格、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于特殊家庭,明确规定需提供免费校服或补贴方案。多地建立校服款式“备选库”,允许学生从多款设计中自主选择,打破过去“全校统一”的强制模式。
校服质量与采购透明化实现双重保障。教育部要求校服采购严格执行公开招标程序,产品质量需符合国家标准,检测报告须向家长公示。部分地区引入“家长委员会监督机制”,从选样、定价到验收全程参与,确保校服性价比和安全性的双重达标。
违规收取校服费将面临严厉追责。政策明确将校服费用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学校违规收费将被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严重者追究负责人法律责任。家长若遭遇强制收费,可通过12391教育监督热线或属地教育部门举报,相关部门需在15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结果。
该政策通过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与强化监督管理,有效维护教育公平。家长应主动了解属地政策细则,遇到校服强制收费或价格虚高等问题时,及时保留证据并依法**,共同推动校园消费环境的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