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杀人不会判处死刑。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罪行严重程度,一律不适用死刑(包括死缓),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这是基于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司法保护原则,同时结合刑事责任年龄和刑罚适用的严格限制。
刑事责任年龄是量刑的核心依据。中国刑法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特定暴力犯罪且情节恶劣时,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仅对故意杀人、**、抢劫等八类重罪负刑事责任;满16周岁则需对所有犯罪行为负责。但无论哪种情况,死刑始终被排除在未成年人的刑罚选项之外。
法律明确禁止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中国《刑法》第49条直接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即使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原则也不会突破。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若犯故意杀人罪,通常根据案件情节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可能辅以社区矫正、专门矫治教育等非监禁措施。
国际趋势与国内立法理念一致。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废除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禁止对18岁以下罪犯判处死刑。中国法律在严惩犯罪的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认为其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改造可能性高于成年人,因此刑罚设置留有从宽空间。
未成年人犯罪免于死刑是法律刚性规定,但绝不意味着纵容犯罪行为。司法机关会综合考量犯罪动机、手段、悔罪表现等因素,在法定框架内实现惩罚与保护的平衡。社会需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家庭与学校应及早干预心理行为问题,共同预防极端犯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