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将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修订聚焦数字化时代的安全挑战,首次明确涉密数据分级管理制度,强化技术监管手段,并加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力度,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利益提供更精准的法律保障。
实施时间与立法背景。新修订的保密法于2024年4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历经三次公开征求意见,结合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对原有法律条款进行全面升级。10月1日的生效日期为各单位预留了政策解读与合规调整的窗口期。
核心修订内容解读。一是主体责任精细化,要求机关、企业建立“全流程保密管理体系”,明确直接责任人与监督机制;二是技术监管创新,新增对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保密要求,授权相关部门采用大数据监测技术;三是数据分级分类,将秘密信息按影响范围分为三级,匹配差异化的保护措施与解密周期。
法律责任与处罚升级。修订后,泄密行为的罚款上限提高至100万元,对拒不配合调查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机构,可吊销营业执照;增设“终身追责”条款,即便涉密人员离职或退休,仍需承担保密义务。
企业及个人的合规建议。各类组织需在10月前完成秘密数据盘查与定级,升级内部保密培训;普通公民应避免在社交媒体传播未公开的政务文件、工程图纸等信息。新法特别强调,违规使用AI工具分析涉密数据,将视为违法行为。
此次修订标志着我国保密工作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控”,相关主体需及时调整管理机制,筑牢信息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