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劳务合同却不给劳动者一份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文本必须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未交付合同的行为可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若造成损害还需承担赔偿责任。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二款强制规定双方必须各持一份合同文本,第八十一条明确用人单位未交付合同的法律后果,包括责令改正和赔偿。 -
**途径
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单位交付合同;若投诉无果,可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注意保留沟通记录(如邮件、聊天记录)作为证据。 -
常见误区澄清
- 未给合同≠未签合同:不能直接主张双倍工资赔偿,但可要求交付合同。
- 劳务合同同样适用:劳务关系虽不同于劳动关系,但若合同性质实为劳动合同,仍需遵守交付规定。
-
潜在风险提示
单位可能通过拒交合同规避社保、薪资等条款履行,劳动者需及时**以避免举证困难。
总结:遇到单位拒交合同,应果断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确保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