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工伤仍可依法索赔,关键点在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及时申请工伤认定、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 劳动者可通过工资记录、工牌、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需自行承担全部赔偿(医疗费、伤残补助、停工留薪工资等)。
-
事实劳动关系认定 即使未签合同,只要存在实际用工(如考勤记录、工资转账、工作安排沟通记录等),法律均认可劳动关系。劳动者需在工伤发生后1年内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同时收集证据。
-
工伤认定流程 先向劳动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若单位不配合,劳动者需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仲裁胜诉后,凭裁决书继续工伤认定程序,最终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伤残等级。
-
赔偿计算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赔偿包含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若单位未参保,需按标准全额支付;若拒不赔偿,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单位拒赔的应对措施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直接提起劳动仲裁,必要时可主张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最长11个月),作为**筹码促使单位协商。
工伤**需尽早行动,证据链越完整胜算越大。即使未签合同,法律也明确保障劳动者获得赔偿的权利,拖延可能错过认定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