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若主动提出不缴纳五险一金,企业需注意:即使签订“自愿放弃协议”也属无效,且用人单位仍面临补缴、罚款及工伤全额赔偿等法律风险。以下是关键要点与合规建议:
-
法律强制性
五险一金是法定义务,任何协议均无法免除责任。根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企业未缴纳社保的,员工可随时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社保部门还可对企业处以1-3倍应缴金额的罚款。 -
协议无效性
常见的“自愿放弃协议”虽能体现员工意愿,但法律上无效。若员工发生工伤或离职后投诉,企业仍需补缴社保并承担滞纳金,甚至面临劳动仲裁风险。 -
风险规避建议
- 替代方案:若员工已在其他单位参保,可要求其提供社保缴纳证明,并签订书面说明(附证明文件),明确责任归属。
- 工资拆分:将社保企业应缴部分以补贴形式发放时,需在工资条中单独列明,避免被认定为“恶意规避”。
- 补充保险:为员工购买商业意外险或雇主责任险,降低工伤赔付风险。
-
员工沟通与教育
明确告知放弃社保的后果(如医疗无报销、养老无保障),并留存书面沟通记录。员工坚持不缴纳的,建议谨慎录用或调整用工形式(如劳务外包)。
总结:企业应坚持依法缴纳五险一金,避免因短期成本或员工要求埋下法律隐患。若员工确有特殊情况,需通过合规方式处理,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