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赔偿不仅包含正常工资,而是以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涵盖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全部货币性收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但需注意当月工资通常需另行主张,与赔偿金相互独立。
-
2n赔偿的法律性质与计算标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2n赔偿是经济补偿的二倍,用于惩罚用人单位违法解约行为。计算时,“n”对应工作年限(满一年算一个月,不足半年按半月),而“月工资”指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并非仅限基本工资。例如,月薪8000元(含2000元绩效)的员工工作3年,2n赔偿为6×8000=48000元。 -
正常工资与赔偿金的关系
2n赔偿不包含解约当月的正常工资。劳动者可同时主张赔偿金和当月应得工资,因前者是违法解约的惩罚性赔偿,后者是劳动报酬。若用人单位未支付当月工资,需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另行追讨。 -
实操中的注意事项
- 收入证明:保留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据,确保奖金、补贴等被纳入平均工资计算。
- 高薪限制:若月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三倍,赔偿金按三倍封顶且年限不超过12年。
- 争议解决:对计算方式有异议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申请劳动仲裁,避免权益受损。
总结:2n赔偿的核心是全面核算劳动者收入,而非仅基本工资。劳动者应主动核实工资构成,用人单位则需依法足额赔付,避免法律风险。遇到复杂情况,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可有效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