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村干部能否发放务工补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结合相关规范和实际操作流程分析如下:
一、合法发放务工补贴的依据
-
法律与政策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六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因工作需要接受误工补贴,具体标准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四部门通知明确,党组织工作经费可用于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
-
实际操作案例
-
正常履职补贴 :下潘村通过务工补贴形式向非主职村干部发放工资,按天计工(每工80元)并辅以年度考核奖(最高8000元),年支出达4万余元。
-
会议专项补助 :村干部参加人代会等正式会议时,可获会议期间的食宿补助。
-
二、需规范操作的注意事项
-
避免“优亲厚友”
务工补贴应基于实际工作量发放,若存在虚报工时或利益输送,可能涉及违规行为。例如,某村因村民小毛务工补贴异常高(最高4000元/月)被查,最终发现其工作内容与补贴金额不匹配。
-
补贴标准与发放流程
-
补贴标准由村集体根据工作量、考核结果等确定,需经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
发放流程应规范,建立台账并接受村民监督,确保透明性。
-
三、特殊情形的处理
-
原老村干部离职补助 :满足退休或调离条件且工作满6年以上的原村干部,可获生活补助,金额与职务和工作年限相关。
-
党务工作者补贴 :党内无明确补贴规定,可通过评选“两优一先”等渠道给予物质奖励。
总结
村干部发放务工补贴本身不违法,但需依法依规操作,确保补贴与工作量、考核结果挂钩,并接受村民监督。若存在违规操作,可能引发纪律问题。建议结合当地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