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龄计算公式的核心是"实际工作年限+折算年限",其中年数按周年计算,不足1年的部分按月折算(12个月=1年)。 工龄计算直接影响带薪年假、经济补偿金、退休金等多项劳动权益,需特别注意连续工龄与累计工龄的区别。
-
基本计算公式
工龄(年)= 实际工作年数 + 折算月数÷12
例如:工作3年8个月=3+(8/12)≈3.67年。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特殊岗位可能涉及学龄折算,如研究生学历可折算2年工龄。 -
连续工龄计算要点
- 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期间(含试用期)
- 因工伤/产假等法定情形中断仍视为连续
- 企业改制、合并时工龄自动延续
-
累计工龄计算规则
- 不同单位工作经历可累加
- 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期间需提供社保缴费证明
- 退伍军人军龄直接计入工龄
-
特殊情形处理
- 跨年度计算:如2020年3月-2023年11月=3年8个月
- 社保断缴影响:断缴超3个月可能不纳入连续工龄
- 海外工作经历需提供使领馆认证材料
建议劳动者定期通过社保系统核对工龄记录,涉及劳动争议时可要求用人单位出具书面工龄证明。 工龄计算细则可能因地区/行业政策微调,关键时间节点建议咨询人社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