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于在岗工资50%-70%
企业内退工资标准因企业政策、地区经济水平及职工工龄等因素差异较大,但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实践案例,可总结如下:
一、基本原则与法律底线
-
最低标准限制
内退工资通常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80%,且不得低于当地下岗职工第一年生活费标准(即失业保险金标准的120%)。
-
社保缴费
企业需为内退职工继续缴纳社保费用,直至正式退休。缴费基数可能低于职工在职时水平,从而影响退休后养老金计算。
二、工资计算方式
-
比例范围
内退工资一般为职工在职时工资的50%-70%,部分企业可能更低。例如:
-
在岗工资6800元的内退职工,实际到手可能降至1980元(约在职时的30%);
-
另一案例中,34年工龄职工内退后月工资从6800元降至1800元(约50%)。
-
-
工龄与待遇
距离退休年限较短(如5年以内或工龄满30年)的职工,内退工资可能更接近在职水平;工龄较长的职工待遇可能相对稳定,但普遍低于在岗工资。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
不同省份对最低标准、下岗职工生活费基数等有具体规定,企业需结合本地政策制定内退方案。
-
协议约定
企业内退方案通常通过劳动合同或内退协议明确,建议职工仔细阅读协议条款,避免权益受损。
-
养老金影响
内退期间工资降低会导致个人账户缴费基数减少,进而影响退休后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
四、**建议
若内退工资低于法定标准,可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企业补缴社保或支付差额。但需注意,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且部分企业可能因经营困难拒绝承担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