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于1950年1月14日承认新中国,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
历史背景
- 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华采取敌视态度,通过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手段,试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 瑞典的中立政策:瑞典在冷战时期一直寻求中间立场,试图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避免与双方发生军事冲突。
承认与建交过程
- 瑞典的主动承认:1950年1月14日,瑞典外交大臣Östen Undén致电***总理兼外长,表示瑞典政府决定在法律上承认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政府,并愿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际法律和秩序的既成惯例基础上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 中国的积极回应:中国对瑞典的承认表示欢迎,并愿意在瑞典政府与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断绝关系之后,与瑞典建立外交关系。
- 建交谈判:1950年3月9日,中瑞双方在我国外交部进行第一次谈判,就建交问题进行了磋商。
- 正式建交:1950年5月9日,中瑞双方决定互派大使,并同时发布新闻,这一天成为中瑞建交日。
中瑞关系的发展
- 政治关系:中瑞建交后,两国关系平稳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 经济合作:中瑞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得到长足发展,互为在亚洲和北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
- 文化交流:中瑞在文化、科技、教育与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不断深化,增进了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结语
瑞典作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其决定不仅体现了瑞典政府的独立外交政策,也为中瑞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建交75周年之际,中瑞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