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确实要求设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整合,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三个维度并非割裂的独立目标,而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支柱,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技能,并形成健全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将三维目标定义为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强调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知识与能力是基础维度,涵盖学科核心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语言积累、逻辑思维及实践创新能力,例如语文学科要求具备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能力,同时发展科学思维与信息处理能力。过程与方法是关键路径,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建模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完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深层导向,聚焦于学习兴趣、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通过情境浸润渗透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例如在人文类课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文化内涵与家国情怀。
三维目标的整合性要求打破分项列举的刻板模式,转向“以知识为主线、渗透情感与方法”的一体化设计。例如,在语文写作课中,既需明确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知识与能力),亦需融入观察生活、捕捉细节的过程体验(过程与方法),并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写作兴趣与社会关怀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细化补充,如数学新增“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目标,实质上是对三维目标的动态拓展,凸显跨学科素养的培养需求。精准把握三维目标的关联性,避免机械拆分,方能有效支撑新课程“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