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合同不一定会失去应届生身份,关键取决于合同类型、社保缴纳情况及毕业时间。 若签订的是实习协议或三方协议且未缴社保,通常不影响身份;但正式劳动合同伴随社保缴纳则可能丧失应届生资格。毕业当年内签约仍属应届生,跨年后则自动失效。
-
合同类型决定影响
三方协议或实习合同仅代表就业意向,不改变应届生身份;正式劳动合同则可能被视为就业,需结合社保记录判断。例如,公务员考试明确要求“无社保缴纳记录”以保留资格。 -
社保缴纳是核心指标
用人单位缴纳社保后,系统会记录就业状态,导致应届生身份失效。但若仅签约未缴社保(如试用期),多数情况下身份仍可保留。 -
毕业时间的关键性
应届生身份通常保留至毕业当年12月31日,部分政策延长至择业期(2-3年)。例如,2025届毕业生在2025年内签约且未缴社保,仍可报考要求“2025届应届生”的岗位。 -
特殊情况的处理
留学归国人员由用人单位界定身份;二次升学(如工作后读研)需停缴社保,否则可能影响应届生认定。
总结:签约前需明确合同性质及社保安排,毕业当年内灵活操作可最大限度保留身份优势。若计划考公或进入国企,建议优先选择不缴社保的实习或三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