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需客观记录核心议题、明确责任分工、跟踪落实进度,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可追溯。撰写时应把握关键信息提炼、行动项闭环、存档标准化三大原则,提升会议效能与监管透明度。
一、会前准备与框架搭建
- 资料整理:收集上月整改情况、检测报告、投诉数据等背景材料,提前分类标注风险点。
- 议题明确:根据食品安全年度计划,确定本月重点检查领域(如冷链管理、添加剂使用)、突发问题(如抽检不合格事件)及跨部门协作事项。
- 模板统一:采用“问题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标准化记录格式,附加签名确认栏。
二、会议记录核心要素
- 基础信息:准确标注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部门+职务)、缺席人员报备情况。
- 讨论内容:逐条记录各环节汇报要点,使用“供应商资质不全”“留样记录缺失”等具体表述,避免笼统描述。
- 决议事项:量化整改要求,例如“3个工作日内补充第三方检测报告”“15天内完成全员HACCP培训”。
- 分工清单:每条行动项对应唯一责任人,同步标注协同部门与监督复核机制。
三、会后执行与归档规范
- 24小时签发:经参会人员确认无误后,1个工作日内形成正式纪要并同步抄送质量、生产、采购等部门。
- 进度可视化:将整改任务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设置自动提醒功能,次月会议首项议程即汇报完成率。
- 存档双重备份:纸质版加盖公章存放档案室,电子版加密上传至企业云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规范化的会议纪要既是追溯管理责任的凭证,也是优化食安体系的重要依据。建议每季度对纪要执行效果进行复盘,动态调整记录模板与管理流程,持续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